7 共治体制:宪政性质,但有重大缺陷共治体制的基本框架确实是皇权制,儒家士大夫对皇权有所妥协,但也有所抗衡,限制了皇权的暴虐秦以后的中国历史就是抱持着复封建之理想的儒生反对秦制的历史。
[8](P345-346)从这个孔教论纲中,我们可以看到,康有为对于教的认识,经常在传统的教化和宗教之间转换,即道德和宗教的一体化。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孔教会并非单纯是为了建立宗教,而是要通过教会式的力量来发挥其对于现实政治的影响。
[5](P279)他还写了著名的长文《保教非所以尊孔论》,首先强调该文的观点与自己以前的观点相反,所以要进行自我批判,对自己的立场做了系统的分析之所以会出现一方呼吁重建、一方质疑重建的观点对立,关键在于双方对于儒教的理解有所不同。如是之儒教,既有刚毅担当的一面,又有温文尔雅之一面,即便重建,又有什么可怕的呢?(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进入专题: 儒教 。近代以来,随着西学西政的传入,中国的政治彻底走上了舍己从人的西化歧路。在政教关系上,巫教追求合一,神教力主分离,文教则主张一体而有所分工。
这才就是儒教在朝美政、在乡美俗的教化传统。因为政教一体故体用不二、灵肉不分,因为政教分工故权力制衡、预防专制。经术盛而墨亦颇合于儒,墨学之徒胡非、隋巢之属,其着书佚文之可见者皆流于机祥,是尤墨子天志、明鬼之说,汉人传六艺,其流有纬书,经义之外,皆属机祥,殆墨学之徒为之也。
文质之辨既为董仲舒所发,亦为纬论所倡。因而政治措施自当与时序轮转相配合。盖龟龙衔负,出于河洛,以纪易代之征,其理幽昧,究极神道,先王恐其惑人,秘而不传,说者又云:孔子既叙《六经》,以明天人之道,知后世不能稽同其意,故别立纬及谶,以遗来世,其书出于前汉,……云自初起至于孔子,九圣之所增演,以广其意。所以,不难理解,纬书对孔子的神化远胜于今文学。
以心学正统判纬为妖言,被斥为仅得圣人一体。由于谶多被视为妖言,当今公羊家断言说,谶为古文学,纬为今文学。
从历史和社会的形态看,天人关系说有三个层面:哲学的(理学、心学)、政治理论的(今文经学、纬学)和日常生活的(运程学)。进20年来,文化理论的兴起和拓展,针对社会理论尽管浩繁且琐细却未能触及的领域,即社会的文化方面。另一可能的身份差异是:今文齐家是方士知识化的儒生,纬书家是儒学知识化的方士,两者的宗教理念类型不同。纬书圣统的这一结构表明,纬书具有华夏国家宗教的自然法圣典的性质,其核心是:受天命而王,以教化天下。
在比较宗教理论方面,却未能充分汲取比较宗教学的理论成果,只有一些感想性的观察比较。五德终始论会引出受命一革命的正当性,以礼乐论为政治理论,就要安稳得多。而时序轮转,就是天道的主要表现。儒之齐学与谶纬学很可能是平行发展的,并无什么转出问题。
[29]文化理论研究是联结思想论说与经验研究的中间域,亦是现代学术的主体,其重要的学术意义在于:既可抑制主义论述的漫为浮论,使思想秩序不致过于混乱不堪。钱穆提醒当今学人,近人言孔只及《论语》,不过是一种时风。
[13] 但纬书毕竟不是正经,其性质也就有如别经或次经。纬书家处于在野的政治位置,故重受命论。
说祥瑞灾异论具有民主的约束君主的精神,同样是夸张。可见纬书对后世文教制度的基础性影响。《论语》地位的提升在唐宋,这也是长素所谓黜孔子为先师的时期。鲁儒重亲亲上恩,以礼学为主,注重伦理,关心家族礼仪和国家秩序的稳定。汉代之初,帝国统治者主信黄老,儒家的论说未有社会法权。[56]即便推崇儒家古典政治思想的徐复观,亦硬要让公羊论与纬论划清界线:称董仲舒对公羊传的特殊见解,一转手而出现了许多有关的纬书,宏扬扩大……一直流传到近代公羊学的人,都未发现与公羊本义天壤悬隔。
前者指天与时政纲领的依赖关系,后者指天与君王(及臣)的责任关系。可是,论者依然持启蒙哲学的思想阶段论(而非类型论),以为哲学思维高于神话思维。
旧约包含有神话(尤其是创世神话),并未被希腊、罗马哲学突破。人类的思想和社会行为依循着特定的精神法则,这些精神法则是历史地积累起来的,并往往凝聚为某些个体人格典范——精神楷模(耶稣、释迦牟尼、孔子、马克思、尼采)。
[23]这是地道的纬书话语的语式。雅氏提出的轴心时代概念,具有哲学的含义,用于解释历史中的思想,效力相当有限。
文化理论性的研究虽非如此,在形态和功能上却有近似之处。随着纬书的辑佚,出现了对纬书思想的推崇。蒋子的公羊今论以复兴儒家政治思想及其制度设计命意,阐明公羊思想的义理,致力使之成为现代政治文化论争的思想资源,其中多纬书式的话语,亦可谓现代语境中的春秋纬。[15]纬书并未因王官学的禁绝而消亡,就文化思想的影响史看,一直在发挥着次经的作用。
这些政治和思想论争,都是在一种家族类似的知识系统中的争纷。但在分析谶纬论时,却陷入历史中的儒学内部论争,以妖妄论轻慢地带过,遑论细致地论析妖妄论的政制基础。
尚书纬是儒教圣王的历史谱系,受命而王论的历史依据,朝代相替时易姓而兴之理的历史叙述。依时序拟施政纲目分依四季、十二月和八风三种,施政最主要的项目是农事、刑狱和兵事。
今文学齐诗家翼羽说:人气内逆则感动天地,天变见于星气,日蚀地变见于奇物震动。这样,它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找出实在的这个方面中的经验规则性即模式,并从这些规则来说明为使任何特殊符号行为具有意义所必需的规则、机制和关系。
这种建构活动一方面要坚持本己的知识类型,另一方面又要兼采别的知识类型,以此加强自身的应时力。[108]休咎之征是针对淫侈不能尚德的时君而设的一套奖惩举措。宋代以后的孔子先师身位与政制的关系显然不是减弱了,毋宁说是政制的文教系统发生了转型。随着中国学术思想的现代转形,文化理论研究的形态已基本形成。
首先是纬书家的说法:纬书是伏羲、黄帝、孔子或七十子等先圣先贤所造。可是,若孔子的以天道设教事实上已构成了国家化的政治宗教,就必定有教士。
盖得国者欲其久,受命者欲其固。为什么?因为纬书的话语方式是注释与经文混杂。
这里的要害是:现世社会制度的正当性论证的出现,负担这一论证的是知识人集团(长老、先知。[114]于是今文齐家和纬书家的政治话语被视为知识人的批判精神的表达。